不丹的達克帕卡人 Dakpakha People of Bhutan

       一個患有關節炎的老人,在寒 冷潮濕的寺廟中蜷縮,痛苦地 抓著他磨損的佛珠,口中反覆誦念兒 時學到的經文,希望得到「千瑞金」 (觀音)的恩寵,即所謂的「慈悲之 神」,並且能夠像他一樣慈悲。 這個神明據說有千隻手和11個 頭,他極力要救苦救難,眾生云云令 他不堪負荷,於是他的頭分裂成為多 頭多手。 達克帕卡人(Dakpakha people) 居住的地方——峰昧(Phongme)是 個很偏僻的村莊, 只有一間小商店和 一間小寺廟。佛寺 的歷史還不到150 年,也沒有僧侶在 那裡主持,只由一 些年長的婦女負責 打理。這些可愛的 人們因著山崩和土 石流,終年與世隔 絕。 很少人聽過達克帕卡人,因為 多數出版品將他們列入布羅克帕族 (Brokpa people)。他們的人口只有 約莫1,600名,幾乎100%是佛教徒, 當中尚未出現基督的跟隨者。這個族 群不曾聽聞福音,也沒有適合他們的 聖經資源。



天父,為只有 1600 的達克帕卡人禱告,他們住在如此偏遠的地方,人們都 忽略了他們的存在,神卻關心他們的靈魂得救。求父神讓福音能夠進到這 個族群當中,在神沒有難成的事,願達克帕卡人當中能興起教會拓植運動。奉主耶 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祂是神榮耀的光輝,是神本體的 真像,常用祂大能的命令托住萬 有。祂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 者的右邊。來1:3

光輝——新約雖用希臘文書寫, 但要明白作者表達的信息,必須以希 伯來觀念來解讀,兩者主要區別是: 希伯來動詞總是表達「活動」或「運 動」;希臘動詞則描述靜態的狀況。 今天我們的宗教詞彙充滿了希 臘文的靜態觀念,比如罪、贖罪、 恩典、公義、稱義等等,都是一種狀 況,沒有動作。而在希伯來觀念中, 所有觀念都包含行動,比如說到饒 恕,肯定會有具體行動,或處在行動 的過程中;說到悔改,一定是正在往 神的方向移動,或從罪中回轉過來。 「光輝」的希臘字是 apaugasma,這個複合字是從apo (從)和augazo(照耀、照射)來 的,可希臘名詞掩蓋了一個希伯來動詞 kavah(燃燒),「光輝」不是一個形 容詞,而是表達在神面前「燃燒」,把 自己獻上為燔祭,這就是彌賽亞的具體 行動。 想想看,如果希伯來文講求的是 行動,會如何影響你的神學呢?恐怕 我們必須重新檢查一些基本的觀念, 像完全、永遠、神不改變等等,並開 始設想神的行動,不再滿足於只是描 述一個狀態而已。

本期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2009,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 J. 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本刊經文取自和合本修訂版,若有使用其他聖經版本則會特別注明。